欢迎您访问安平县尚玖丝网制品有限公司网站!

网站地图|地区分站

新闻介绍

吉林人民所需 使命必达丨钢铁洪流,这样为一座城市“加油”

作者:shangjiusw 来源:原创 发表时间:2020/02/12 浏览:次  

在车轮上与时间赛跑

6点50分,放在床头的手机叮咚一声,田妈妈也醒了。她知道是儿子的短信来了。田磊到了运输队后,她“命令”儿子,每天早晨必须给她报告体温。

田妈妈看到儿子每天发来的体温报告,心里是踏实的。就像老百姓们透过家里窗户,看到装满物资的军绿色卡车,心里也是安定的。他们确信,这座城市脉动不息。

除了体温36.2℃,田磊还多报告了一项内容:早饭每人6个汤圆,吃完就准备出发了。

田妈妈满意地起了床,戴上口罩,开窗通风。配好84消毒液,装进小喷壶,把家里喷洒、擦拭一遍。

疫魔滋扰,生活还要继续。这个正月,田爸爸田妈妈的日子与大部分武汉家庭一样,过得分外简单,不再着急起床、上班、做饭……他们与这个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狡猾“敌人”慢慢周旋着。

元宵节这天,田磊和战友们的工作节奏依然像打仗一样紧张:6点半吃早饭,7点登车出发,9点到仓储点装货,12点到达第一个配送点。

下午2点半,赶到第二个配送点,卸下成箱的大白菜、小青菜、黄瓜后,田磊和战友额头冒汗,肚子也咕咕叫。

用自带的保温水瓶泡上一桶方便面,靠在方向盘上狼吞虎咽吃完,他们就算解决了午饭。“还是比昨天带的自热米饭好吃!吃完再去下一个配送点。”

田磊有点想念奶奶包的蛋饺和爸爸做的肉丸子。“家里存的青菜,应该也吃得差不多了。”他不知道,妈妈有没有去超市,有没有把自己和战友们送来的菜买回家。

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,为了尽快完成配送任务,队员们几乎没有安安稳稳吃过一顿午饭。如果不是疫情来袭,这个春节,田磊应该在家休假,吃完午饭陪爸妈慢慢走到鹦鹉洲大桥旁,一边散步一边说笑,找一树梅花给妈妈拍照。

现在,他们必须每天在车轮上与时间赛跑,不仅比速度,更要拼耐力。

2月4日凌晨5点,谭君彦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:“原来一天可以这么长。我不是起得早,我是还没睡。”

“朋友们”并不知道谭君彦那天几点睡的。他的父母也只知道儿子正在武汉执行抗击疫情的运力支援任务。

原来,就在2月3日晚上6点半,谭君彦所在中队接到紧急任务:“武汉客厅”要连夜建起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,他们负责运送床架和床垫等物资。

调配任务、准备物资、检查车辆、编队待命,已经执行完一天运输任务的队员们再次星夜出动,马不停蹄。

凌晨5点多,车队还在奔驰。寂静的夜,寂静的城市,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车灯打出的光柱。所有队员都已疲乏不堪,谭君彦从未觉得“一天”竟会这么长。

疫情当前,刻不容缓;军令当头,不容闪失。坐在驾驶椅上的田磊时不时腾出一只手来,狠狠拧自己大腿一把。他知道,自己快一分钟把物资运到,方舱医院就能早一分钟建成收治病人。要快,更要安全,他只能用这个办法来刺激自己坚持下去。

那一年,田磊所在部队上高原执行驻训任务。他作为先遣队员要驾驶雷达车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阵地。任务紧急!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,他和战友们驾车疾驰14个小时抵达指定地点。

海拔高、路况差,路上不时遇到塌方和泥石流,再加上不时袭来的高原反应,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,他和战友们才完成任务回场。走进宿舍,官兵们谁也没有洗漱,倒头就睡。

人高马大的谭君彦从小在武汉一座军营长大,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里。

这些天,他知道自己那些“警察同学和医生同学,每天凌晨4点就到岗”,休息时间已经压缩得不能再压缩。他也知道,自己那些奋战在火神山医院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友,正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。

冷清的城市,有了温度

一场倒春寒,偏偏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来到了武汉。清晨,四环外的运力支援队驻地透着寒气。

车场门口的大路上,空军中校任飞站定,抡起右臂,在湿冷的空气中连续划出几个大圈。